38元一只大虾是谁的病?
国庆假期中,青岛曝出“一只虾38元”宰客新闻,几亿元打造的“好客山东”输给了青岛的一只大虾,让人啼笑皆非。然而,商家宰客,并不是今年才有,也并不是青岛的专利。针对商家宰客行为,一般的治理手段也就是严打,但是而今看来,严打对于根治商家宰客的效力有限,治宰客,还需下猛药。
38元一只大虾,警方无权处置?
事发10月4日晚,来自南京的朱先生和来自四川的肖先生,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“善德烧烤”吃饭,原先38元一份的蒜蓉大虾变成了38元一只,按这个算法,朱肖两家人分别消费2175元和1338元。
不服气的两家人选择报警,但是两次报警均未果,警方说自己无处置权,建议找物价局,还劝消费者付款给店家。
此事经过微博曝光后,引发媒体关注,38元/只的青岛大虾火了,而原本说节后才能解决问题的当地物价局也是第二天就火速立案,速度之快让网友们都惊呆了。
但针对警方所说的“无处置权”,这个就存在明显的懒政或推卸责任的嫌疑了,青岛宰客行为符合敲诈勒索罪构成要件,即便不符合数额较大的条件,也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拘役与罚款。
宰客在全国都有发生
2008年青岛新闻网曾报道,有日照游客在青岛吃烧烤被要求按照肉片数量结账,每片15-20元,最终花掉18000,而这个也是警方“调解”后的结果;
近日,有网友曝光浙江舟山某规模较大的餐馆曾在2014年以类似手段欺诈消费者,菜单上的象拔蚌写明128元/斤,结账时变成了1280元/斤。老板甚至手持木棒,将顾客殴打至血流满地;
而之前三亚、丽江、厦门等多地都曾被曝光过,既有“57元一盘的酸辣土豆丝”,也有“点五菜一汤被宰近万元”。宰客似乎已经成为国内各景区的一种普遍现象,且屡禁不止。
严打过后,宰客往往会再次反弹
宰客行为之所以在青岛如此常见,监管部门日常的不作为难辞其咎。在游客投诉无门,在社交媒体曝光后,青岛市北区物价局才对“38元天价虾”店主拟罚款9万元,责令其整改。
在事件曝光之后,监管部门用选择性“严打”的方式来治理宰客问题,效果令人质疑。以三亚、云南的旅游市场为例,这些年来基本是媒体曝光、舆论发酵一次,当地就“严打”一次,一段时间后又反弹。
治理宰客,要出重拳,不光要从立法上从严,在执法过程中,也要加强市场监管,对投诉多的领域和突出问题“重点关照”,着力解决游客旅游维权难的问题,建立更快捷的投诉反馈机制,那么,相信游客自然会用脚投票了。
- 相关文章推荐